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 穿越戰地遺址的藝術旅行

藝術從來都不是旅遊的大眾口味,但是當藝術的種子灑落在馬祖列嶼,卻彷彿這片土地上亙古恆久的等待,喚醒馬祖特殊歷史和人文風景的主體性,不僅適得其所萌芽拙壯,且迸發絢爛的花朵,「你的海洋,我的陸」,延續散落在閩江口這一連串珍珠的前世今生與未來的詩意表述,如再飲一口濃烈老酒,讓旅人在島上走讀的旅程心馳神迷。

馬祖被抹去的個性成為戰地風情,承載著巨大的希望,如今透過藝術的種子展開自我救贖。
▲馬祖解除戰地政務後釋出大量因為作戰設置的建築,斑駁的牆面和空間成了現代藝術最佳展演場,透過藝術的角度重現歷史的縱深與人的位置。

旅遊前言

再次來到馬祖,為一睹馬祖國際藝術島第三部曲「《拍揪》你的海洋,我的陸」的作品,策展資料寫著:「透過多元藝術形式,呈現馬祖的文化遺產與現代生活,探討環境生態、身分認同、空間政治和關係美學等不同議題。」你的海洋我的陸,意味著散落於大海的馬祖列島,在外人眼中的海洋,卻是馬祖人走向世界的陸地,在大時代歷史中失去自主性的邊陲小島,透過形而上的藝術作品展現自我。

▲《海就是我的陸》是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的常設作品,今年依舊守望於馬港沙灘,作品徵集馬祖舊船的零件,包括來自除役軍艦或舊臺馬輪等予以重組改造,讓錨鍊彷彿是船隻的樹根。

什麼是「拍揪」?

拍揪是馬祖世代傳承的重要捕魚工法,古老時代每年8、9月,全村動員,連續出海十多天,將巨大的竹樁打入海底,為漁網定錨。我們尋訪曾經使用這種定置漁網補魚的耆老王先生,他拿出設計圖說文解字,解說馬祖島民在海中傳統的補魚工序,先以巨大的竹子綑綁製作超過6公尺的竹樁,並於海外約2、30公尺深的泥底水域,將竹樁打入海底,再拉網捕撈洄游漁獲和蝦皮,仔細詢問各項施工細節,才理解先人面對大海的智慧和艱辛歷程,現代漁船設備先進方便,傳統「拍揪」太過辛苦無法延續,只存在耆老的記憶和漁村展示館,這種古老技藝該列入世界遺產。

▲每年立秋過後才會準備打樁,由於打樁十分費力,需將繫有百斤石頭的斗具拉升、再下拉半尋高,通常每艘船都會另外雇身強體壯的人手(拍楸儂客)一同出海。
▲以前都將「拍楸」寫成「打樁」,意指大家同心協力,像木樁一樣的楸母,垂直釘入海底,作為定置漁網的基座,用來牢牢繫住巨大的袋形漁網,捕撈四面八方游過的各類漁鮮。

《拍揪》是閩東語,在藝術島的所有官方釋出的唸法叫「ㄆㄚ ㄖㄧㄨ,pha-jiu)」,每個人以調慢50%的速度努力試著唸出來ㄖㄧㄨ的音,舌頭有點不聽使喚,在地號稱全方位導遊「黑冰冰」姐聽了難過,搖搖手指頭說:「唸一聲的you,皮膚光滑的you…。」黑冰冰本名林愛蘭,年過6旬依舊精力旺盛,體型矮小圓潤,在旅程中不時以幽默的口吻自我調侃,解說馬祖島民過往的生活處境,沉重壓抑的限制和犧牲在笑語中像風一般。

▲冰冰姐幽默詼諧的導覽為馬祖戰地過往增添了色彩,搭配精彩的藝術展演,讓馬祖藝術島更加精彩!專業的在地導覽也是預約長汎假期遊程的一大魅力!

藝術景點走讀

梅石營區特約茶室《白馬非馬》

冰冰姐說了許多馬祖在戰地政務時期馬祖駐防部隊與在地居民的一些生活歷程,尤其男女情愛情節引人入勝(在她風姿婥約、母豬賽貂嬋的年代),形容當時到馬祖服役的駐軍與在地女子交往的情景,她用閩東口音的閩南語說:「台灣子弟敖澎風擱驚咒詛,脫褲了留ㄟ住址攏是假!」逗得整車笑翻,面對生命軌跡的無奈舉重若輕,彷彿冰冰姐本身就是馬祖國際藝術島的一部分。

▲大量駐軍時期特約茶室的特殊文化,以及在地女子與阿兵哥的曖昧情愫,讓多少青春魂牽夢縈。
▲因應駐軍生理需求的梅石特約茶室,保留昔日軍中樂園的消費細節。在梅石特約茶室也有藝術創作《白馬非馬》,是藝術家彭雅倫多年前來到島上時,注意到馬祖的廟宇不僅有媽祖,還有白馬尊王並祀白馬夫人、臨水夫人等女性神祇,透過田野調查、訪談及影像裝置藝術,鼓勵大眾從多元角度理解馬祖文化中的女性能量。

北竿《軍魂之光》

馬祖的戰地政務時期,徹底改變了島嶼的命運,也是馬祖國際藝術島各國藝術家創作信手捻來的主要元素,例如在北竿《軍魂之光》,重現昔日設置在坑道中發電廠的重機低鳴。當時為免成為共軍攻擊目標,計畫將發電廠藏於地下掩體中,1973年由「軍魂部隊」在花崗岩中開挖設置軍魂電廠,工程困難度難以想像,是島上軍民依賴不可或缺的重要設施,隨著戰地政務解除,現代電廠高效運轉,軍魂電廠完成任務走入歷史,沉睡在坑道中30年的2部西德製柴油發電機組,在這次國際藝術展中重見光明。

▲沿著斑駁的隧道,彷彿思緒被帶回1975年,昏黃的燈光、潮濕的氣味和空間裡隱隱的電流低鳴聲,訴說著過往的艱辛歲月。
▲過去的北竿電廠(舊稱軍魂電廠)因冷戰而退役,並被政府設為禁地,是民眾無法窺探的場域,透過馬祖國際藝術島,這座承載歷史與軍事記憶的電廠首次對外開放,讓大家有機會以不同視角認識台灣戰地歷史。

《時間行者》

▲在軍魂之光同一個場域的作品《時間行者》,將由11組藝術家於軍魂電廠駐地創作,以表演藝術的形式為載體,從不同的角度踏入那個極其不容易的年代。

「軍魂部隊」予人無限悲壯的想象,直覺認為開鑿爆破岩體興建電廠過程中造成極大傷亡,開鑿過程難免發生意外憾事,實際上「軍魂」應該是指當時負責建廠的陸軍第257師,台灣部隊番號之外另有別稱,像號稱天下第一師的333師是「埔光部隊」,其他如「長城部隊」、「龍虎部隊」等等,257師被賜名「軍魂」可能源自部隊極其壯烈的歷史傳承,後來257師移防台灣嘉義成為預備師,也是我入伍服役時的新兵訓練中心。

《北竿1979》

▲同樣在軍魂電廠中的作品《北竿1979》,攝影家院義忠以影像凝結了記憶,將1979年的北竿化為永恆。

龍福山莊《暗光屋瓦》

有關「光」、「燈火管制」的過往啟發藝術家許多創意,位於北竿機場附近龍福山莊的《暗光屋瓦》即是一例,在軍事管制時期,馬祖為了防止共軍在夜晚尋找燈光目標襲擊,一方面也防備間諜利用燈光進行諜報,嚴格執行燈火管制長達36年,當時必須用黑布將門窗都蓋住才能開燈,確保不漏光。藝術家根據燈火管制的構想創作《暗光屋瓦》,結合閩東建築的壓瓦石和方正的木架構呼應閩式家屋的秩序和庇護感,象徵居民面對強風及種種困境的生活智慧,《為光所制》是另一個燈火管制喚醒時光印記的作品。

▲為了不讓家中看起來一片死寂,遮光的黑布內層添上了象徵吉利的紅色,是馬祖人的生活智慧。

26據點《不是誰的棋子,而我們是⋯》

過往作為兩岸對抗的最前線,特殊的軍事據點、坑道是馬祖典型的戰地風光,這些軍事據點隨著時代轉變而廢棄,而今國際藝術展讓旅人閱讀這些冰冷隱秘的雕堡曾經承戴無數青春、驚惶與希望,南竿26據點《海角藝隅》和《不是誰的棋子,我們是…》都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以島上居民創作的黑白花瓶為素材佈置於棋盤上,富有想像力的意象對抗被簡化的意識形態,也意味著島民共同將彼時軍事據點轉化為承載過往的載體 。

▲不是誰的棋子,做自己命運的書寫者,做島嶼記憶的守護者。

26據點《海角藝隅》

▲南竿26據點《海角藝隅》,以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據點空間型態,新的元素延續戰地空間特有的質地。

珠螺海灣長堤《築巢》

夜晚下榻南竿珠螺灣會館,打開窗戶赫見巨形鳥巢立於海角堤岸上,《築巢》,馬祖在地藝術家陳益輝以島上反登陸的軌條砦為素材創作的藝術島作品,軌條砦原本不屬於島上的物件,反登陸的功能,同時也阻絕小島原本就極其有限的發展可能性,這件作品象徵生命的韌性與面對挑戰的本能,無論面對何種挫折都如同鳥巢般,完成生命的華麗轉身。翌日天未亮即醒來,窗外已默默上演著夢幻般的景緻,黎明中絢爛的光影不斷變幻映照海角一隅的鳥巢,瞬時皆為永恆。

▲《築巢》是作者對生命韌性與不屈的禮贊,提醒我們無論遭遇何種挫折,都能如這鳥巢一般,在困難中重建迎來新生,完成生命的華麗轉身。
▲馬祖時時刻刻都有自己的樣貌與無限可能。(左右滑動)
▲巨大的軌條砦作品讓人顯得渺小。

《拍揪-簍光.竹影》

「你的海洋,我的陸」喚醒島嶼的自主意識,在各國藝術家創作的作品演繹下,多層次敘事在馬祖四鄉五島遍地開花,把人回放到原來的位置重新思考曾經的過往與未來,寓意深遠,值得多花點時間細細品味。

▲《拍揪-簍光.竹影》,簍光像徵蝦皮產業如光般的過往榮景,也暗示竹簍與陽光交錯的光影之美。

南竿 53 據點《家書》、《馬祖島來信》

▲南竿的 53 據點有兩件書信藝術作品,《馬祖島來信》由日本藝術家狩野朋子與中坪多惠子策劃,把過去那些從臺灣寄到馬祖、或者從馬祖寄回臺灣的軍旅書信徵集起來,現場還可以讓旅人書寫、寄出屬於自己的明信片,讓作品不只能看,更能與歷史對話。《家書》則在地下碉堡,特別用感濕油墨與滴水的裝置,信件的記憶時而浮現、時而隱沒,記錄過去離散、重聚與戰地生活的心緒。
▲《家書》則在地下碉堡,特別用感濕油墨與滴水的裝置,信件的記憶時而浮現、時而隱沒,記錄過去離散、重聚與戰地生活的心緒。

山隴舊體育場《哥吉拉計畫2025》

▲山隴舊體育場《哥吉拉計畫2025》,2025哥吉拉計畫是馬祖國際藝術島的重磅作品之一,由廣島藝術家柳幸典老師打造。作品的核心是哥吉拉的巨大的眼球,虹膜中映照著廣島原爆的蕈狀雲、第五福龍丸的輻射悲劇,以及福島核災的紅色警戒。整件作品既是戰爭與能源運用的隱喻,也讓人重新凝視人類歷史留下的傷痕與警示。

山隴排練場《生命之網》

兩位來自日本的藝術家米谷健與茱莉亞,他們長年關注生態議題,整件作品用了上千條釣魚線與魚珠交織而成,搭配紫外線燈光,讓整個空間如夢境一般。複雜的魚線網絡,象徵大海中生命體彼此依存。

津沙聚落《打開》

▲津沙聚落《打開》,數千支高粱酒瓶堆砌成透光牆,牆上的窗將海洋與光影引入藝術之中。

牛角聚落《夢之亭》

▲藝術家胡安・薩摩拉以漁網、茶室與祈夢儀式為靈感,創作《夢之亭》:紅色象徵茶室床鋪,紗帳如漁網,承載北竿的傳統與生活印象。

山隴澳口《漁夢》

《漁夢》是馬來西亞藝術家朱威龍於南竿山隴澳口創作的風動裝置藝術。作品融合了拍楸的竹樁、浮球、船槳與魚型等元素,結合太陽能與風力機構,打造出一座隨風轉動的「機動城堡」,詩意地重現馬祖漁人與海共生的記憶。

馬祖航班

立榮航空每日有固定航班往返松山南竿、北竿;臺中南竿航線也有固定班次,非常方便。

  • 松山←→南竿(每日約6 班往返,飛行時間約為50分鐘)
  • 松山←→北竿(每日約3 班往返,飛行時間約為50分鐘)
  • 臺中←→南竿(每日約1 班往返,飛行時間約為75分鐘)

馬祖國際藝術島行程推薦:長汎假期主題遊程這樣玩

長汎假期推出的馬祖國際藝術島三大主題遊程,行程路線以南北竿為主,串聯交通、展點、美食和住宿,還有在地人專業導覽,帶旅人深入馬祖,輕鬆走跳藝術島!

▲馬祖必吃繼光餅漢堡。
▲老酒蛋麵線,馬祖人心中的家鄉味。

▲秋季是馬祖嚐「鮮」的季節,淡菜、竹蟶正肥美。

▲將閩東的精髓,揉進在地食材,餐桌上也能看見馬祖的縮影。

跟團玩馬祖

▲馬祖在地特色多元豐富,背景廟宇的「封火山牆」非常有特色。

馬祖自由行

現在到立榮假期購買指定區間馬祖機加酒,結帳輸入「2025matsu」立折 300元 !

  • 活動日期:2025/9/5 ~ 2025/11/16
  • 適用出發日期:2025/9/5 ~ 2025/11/16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